砍掉廣告預算、降低成本,是傳統企業提升營收的模式之一;但對遊戲頂尖開發者來說,廣告並非「支出」,現在反而已經是聚集人潮、流量與獲客的重要「盈利」關鍵。
上篇談到 IAA 與 H5 遊戲趨勢,以及遊戲產品要經營跨境市場時,從開發、維運到變現等各階段所需的 Google 技術工具;本篇文章將更深入探討遊戲營收混合變現的四大種類,以及如何依據遊戲產品不同階段與深度進行測試,進而拓展多元營收。
不只遊戲類型「混合」,遊戲變現也「混合」
是否還以為,而遊戲內付廣告變現(IAA)只適合休閒遊戲,而遊戲內付費(IAP)僅適用策略型遊戲呢?事實上,這些迷思都已是過去式了。
隨著手遊市場愈來愈競爭,Google Taiwan 業務發展經理 Rachel Cheung 指出,今天不只遊戲產品開始「混合」不同種類,遊戲營收也趨向「混合變現」。當營收變得更多元,除了能更有效獲取用戶,來自不同月份的收入也能降低淡旺季影響,達到風險管理,並突破付費玩家最高僅佔 10% 的天花板,成功拓展新用戶。
那目前有效的變現模式為哪些?近年快速竄起的「訂閱制」(Subscriptions),由於能提供玩家更高權限、更特殊的獎勵或道具,可望長遠留住忠誠玩家。但它與傳統 IAP 商城最大差異是——訂閱制應專注於如何提升遊戲體驗,其所給予的貨幣要能在遊戲裡消化,遊戲亦應持續更新,才能吸引粉絲不斷訂閱。
再來,較不挑遊戲類型的獎勵式廣告(Rewarded ads),則要將選擇權還給玩家,讓他們在與遊戲互動時,自行決定究竟想付出「金錢」或「時間」。因此,獎勵式廣告應放置在不干擾遊戲體驗的自然停頓處,而隨著玩家付出時間愈多,廣告出現次數也應逐漸降低;同時,也得思考自家產品玩家類型是否與廣告主目標客群重疊,才能提高廣告營收,並持續評估廣告數據以利優化。
而開發者最熟悉的 IAP 模式,不只要搭配夠深度的遊戲內容、置入更多令人忍不住掏錢的「癢點」,也得在特殊節日持續更新,才能吸引玩家不斷回流。畢竟,付費玩家平均佔 2~3%,而 10% 付費比率已觸碰天花板,因此遊戲內容除了盡量針對廣泛玩家客群,也要以「Game as a Service」思維來設計,透過持續更新內容讓老玩家願意回頭。
至於 2018 年起常見於手遊、全球平均定價 4.99 美元的戰鬥通行證 (Battle pass),因為在遊戲流程裡設計特定任務或體驗,讓玩家能快速獲得通關優勢或任務進展,因而近年急起直追。目前在 Google Play 平台排名前百大營收的遊戲,即有約 3 成應用 Battle pass,更有部分遊戲只靠 Battle pass 就獲取高達 4 成營收。
廣告不再是「成本」,而是驅動「盈利」重要關鍵
事實上,遊戲營收也能依據產品的不同階段、不同深度進行 A/B 測試,進而拓展多元營收。
由代工 HCG 轉向超休閒中核遊戲的 Macaca Games,就是藉由營收測試,將原本作為營收主力的 IAA 拓展到 IAP 的經典案例。共同創辦人 Rocky Hong 分享,團隊推出射擊遊戲 Merge & Shoot 時,透過前期測試數據發現玩家互動時數夠長、遊戲耐玩,因此廣告投放時不再主打遊戲玩法,改以其他賣點來吸引點擊。
而在拓展 IAP 營收模式的過程中,最初以為若放置插頁廣告將影響玩家體驗,並降低留存率;沒想到,今天使用者普遍被遊戲市場「訓練過」,對廣告接受度遠比想像中高。最終測試結果,平均內購率達 1.8%,雖然離目標 2% 仍有微幅距離,但更意外發現願意觀看獎勵式廣告的玩家付費率較高,代表獎勵式廣告除了可增加 IAA 營收外,更可能「引導」玩家掏腰包,進而提高 IAP 營收。
亦即,在今天的遊戲市場裡,廣告不再是「成本」了,而是流量、獲客來源等「盈利」關鍵;它不僅不讓遊戲業者賠錢,反而愈愛你家產品的粉絲,更愈值得花錢投資。
Google Taiwan 業務經理 Cindy Wen 指出,在遊戲產品每個生命週期,都可藉由 Google 旗下的搜尋、YouTube、探索、多媒體廣告聯播網等等各大廣告資源,來接觸用戶並照顧粉絲,並依據想達成的安裝數、CPI、CPA 或 ROAS 等目標,透過 Google App Campaigns 來精準選擇對應出價,找到最高利潤用戶。
舉例來說,在遊戲正式上線前,可於第三地測試產品時便透過 Google 廣告資源「搶佔先機」,趁早接觸潛在客群並爭取轉換。這段「提早讓新玩家轉成老主顧」的過程,因為能事先提供客製化服務來拉攏玩家,其所創造的投資報酬率(ROI)也比傳統推播模式足足高出 6 倍。
新創要「破圈」同溫層,就靠 Project Hatcher
不過,隨著遊戲市場愈來愈競爭、變化腳步愈來愈快,遊戲開發團隊需要的不僅是廣告技術工具與變現策略協助,還包括業內交流、資訊交換與資源互通。
Google 觀察到,台灣除了市場較小,包括新創家數持續降低、缺乏各領域國際人才等議題,都是目前新創圈挑戰;雖然相關媒合活動定期舉辦 Demo Day,但能見度通常難以突破同溫層。
因此 Google 亞太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台灣負責人/大中華區資深總監 Jerry Hsiung 表示,今年 7 月正式開跑的 2022 年 Project Hatcher 孵創計畫,將關注多數加速器難以提供協助的初期新創與個人新創,藉由連結 Google 在台灣長期耕耘的新創圈與政府資源,提供他們所需的「方向指引」(Guidance)。
未來,也將運用 Google 擅長的 YouTube 廣告與內容創作資源,參考 America's Got Talent 等真人實境秀節目,舉辦揉合傳統 Demo Day 與綜藝娛樂節目的 Hatcher Show,透過跨平台、跨管道對外輸出,讓新創成功「破圈」並吸引大量資源、資金與人才。
在 Google Play 慶祝十週年之際,前身為「Google 一級玩家計畫」、今年則升級為兩天「Games Connect 遊戲開發者培訓營」,就是讓台灣遊戲企業與開發者相互交流的平台;未來,Google 不只協助遊戲團隊開發、維運與變現,也將協助您們串接資源、扎穩台灣並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