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各家品牌而言,彌補隱私權面向的缺失刻不容緩。現今的使用者相當重視個人資訊的使用方式,因此企業勢必要在隱私權方面做好準備,以免喪失消費者的信任,連帶對收益造成影響。亞太地區的行銷人和發布商意識到保障隱私權的急迫性,同時也發現自己在隱私權完備性上仍有不足,需要加緊努力改善這種情況。
BCG 最近針對 10 個亞太地區市場進行調查,總計訪談了 178 位廣告用戶、發布商和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其中有 87% 的受訪對象預期,隱私權在未來 2 到 4 年內對使用者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此外,有超過 70% 的受訪對象同意,未做好隱私權準備者可能面臨極為嚴重的後果,包括失去使用者信任1。
企業承認自家的隱私權措施仍有改善空間
儘管亞太地區的企業明白不成熟的隱私權措施可能會招致嚴重後果,但他們似乎仍抱持觀望的態度。超過 40% 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尚未採取任何具體行動來保障用戶隱私。此外,只有不到 40% 的企業開始學習並嘗試新的隱私權優先方案2。
企業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以因應當前趨勢。除了消費者對這個議題的期望日益高漲外,各地政府機關也陸續擬議更完善的隱私權法規。將近 90% 的受訪企業預期,更嚴格的法規將於未來 2 至 4 年內頒布3。與此同時,亞太地區已有許多市場推出了新的隱私權法規,或是修訂現有的相關規範。舉例來說,中國在去年 11 月正式施行《個人信息保護法》,泰國則在今年開始全面實施《個人資料保護法》。
企業需要提高隱私保障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著重隱私的措施能驅動企業的業務成長。調查顯示,已著手加強隱私權保護機制的企業,銷售量一舉提升至 5 到 10 倍,且已登入會員的交易量增加了 50%。其中更有某些企業指出,他們因此省下多達 10% 的數位媒體預算4。
日臻完善的隱私權措施,能發揮更優異的商業成效
該研究歸結出兩種可行做法,讓企業得以保護隱私權並顧及長期商務成效。一種做法是贏得使用者信任並改善各平台的使用者體驗,打造出強大的第一方資料收集機制,進而妥善保障隱私權。另一種做法則是投資有助於保護隱私權的技術和基礎架構。
企業可確保隱私權安全無虞的兩種方法
使用者往往希望企業能以負責任的方式處理個人資訊,而要獲得使用者信賴,關鍵在於培養雙方關係。企業必須落實資訊公開,以及透過同意聲明確保使用者了解與同意資訊的收集。舉例來說,網站或應用程式上載明的隱私權政策應使用簡單明瞭的用語。此外,使用者也應該要能直接提交同意,也可以隨時選擇撤回同意聲明。
使用者體驗是否兼顧隱私權安全,也會影響使用者與品牌分享個人資料的意願。公開透明的使用者體驗,例如以簡單的流程收集必要資訊,可讓使用者在挑選品牌及分享個人資訊時更加放心。如此一來,品牌就能進一步提升注重隱私的行銷能力,帶動銷售業績成長。
投資有助於保護隱私權的技術和基礎架構
企業若想長久立於不敗之地,另一種方法就是採用合適的技術、資料基礎架構和成效評估解決方案。這樣企業才能在尤其是在第三方 Cookie 和其他 ID 逐步停用的情況下,保持靈活的應變能力,因應不斷變化的法規與產業調整。
舉例來說,基於機器學習的行銷技術能讓企業為使用者提供貼近需求的體驗,對其隱私權益也更有所保障。行銷組合模型(Media Mix Modeling)等成效評估方法則可在保障使用者的隱私下,同時衡量廣告成效。最後加上可靠的資料基礎架構,確保收集到的所有資訊皆不會外洩。
不過,企業必須謹記,完善隱私保障是一段漫長的旅程。為了做好準備並持續提供保護隱私的客戶體驗,必須定期更新相關技術和基礎架構功能,且樂於測試與學習新的成效評估解決方案。
隨著亞太地區越來越重視隱私權,品牌需設法解決信任不足的現象,才能維持優異的業務成果。技術上並沒有一體適用的解決方案,但只要秉持開誠布公且負責任的態度收集客戶資料,並投資有助於保障隱私的技術和基礎架構,就能掌握通往成功的關鍵。總結來說,即刻採取具體行動,才能持續確保用戶隱私安全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