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最炙手可熱的搜尋關鍵字——「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 ) 」,搜尋量持續飆升。 Google 台灣總經理 Tina Lin 認為,台灣正在一個完美的 AI 風口上,這股力量將推進台灣與 AI 之間的關係。身為企業的行銷領導人,乘著這波 AI 風潮帶來的科技改變,將同時迎向消費者和品牌行銷手法的改變。現在,正是重塑 AI 與行銷關係的時機。
Google 身為一間 「 AI 優先」的企業,正是協助品牌導入 AI 思維和產品的最佳夥伴。 Google 今年與台灣健保署及國衛院啟動「 AI 醫療研究計畫」,著重於慢性病風險管理,將利用 AI 開發預測模型和疾病風險分級工具,讓醫療人員提供更個人化且有效的照護。此外, AI 也讓搜尋變得更直覺,身在 AI 時代,使用者不再只能以文字、圖片、語音等搜尋資訊, Google 推出圈選圖片即搜尋的功能,使用者只要圈出圖片或影片裡的內容, Google AI 就能找到相關的資訊,顯現 Google 在 AI 領域多元的發展與嘗試。
在人人都談 AI 的時代,身為一個品牌的行銷領導人,如何將新科技實踐在日常的工作中,成為現今的行銷顯學。 AI 到底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它又能如何幫助公司達成生意目標? Google 台灣/香港產業策略與洞察總監 Oscar Liu 用「知難行易」四個字,分析在 AI 革命之下,行銷人該如何面對重新被定義的工作。
AI 不會取代行銷人,而是行銷人的助力
「知」探討行銷人使用 AI 的能力。 Google 在一份發給 500 位行銷人的問卷中發現,整體行銷人中,有 55% 自認非常了解或很了解 AI ,然而範圍縮小到非管理職的行銷人時,數字就降到 26% 。此外,令人訝異的是,不論是生成式或是預測分析型 AI,行銷人每天使用的比例都不超過 30% 。然而,光是 2024 年 5 月,行銷廣告企劃人員職缺中,希望行銷人有運用 AI 能力的數量就超過 2000 個,因此有 65% 的人擔心 AI 會影響,甚至取代他們的工作。 Oscar 強調 AI 並非要取代行銷人的工作,而是成為一股助力,讓人才把心力放在有價值的任務上,並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
「難」則討論在 AI 世代行銷人跟企業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方能突破變化帶來的困境。雖然行銷人的 AI 使用率低,但有 61% 的人仍相信 AI 能幫助提升行銷工作的效率, Oscar 推測落差不外乎來自,員工的心態與能力和企業的策略方向。在 Google 此次的問卷中,「在行銷工作上為什麼沒有使用 AI ?」的第四名為「缺乏使用場景或動機」,繼續往上則是「沒有相對應資源或工具」、「不理解或不熟悉」,而佔據榜首的是「公司沒有 AI 策略規劃」,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行銷人表示不清楚或公司沒有針對 AI 的推廣或資源,顯現 AI 策略及溝通上的不足及落差,正是企業和行銷人之間可以補足之處。
「行」,我們要怎麼開始起而行呢?值得開心的是,有 76% 的行銷人對於公司未來在 AI 的推廣與準備抱持正面態度,主要包含教育訓練、應用推廣和系統工具與廠商的準備。 Oscar 最後用「易」這個字提醒行銷人,站在 AI 革命前端的我們,要相信「凡事起頭並不難」。
AI 行銷落地,從「 S.O.P 」拆解工作流程開始
在 AI 時代推動成長,行銷長的領導力是關鍵。隨著 AI 加入戰局,生意和消費者也都變得更加複雜,行銷長要如何幫助團隊找到 AI 使用的場景,甚至賦能團隊落地產出,將是品牌未來的競爭重點。在深入探討落地之前,需要先釐清 AI 與行銷人之間的角色配置, Google 台灣/香港產品行銷總監 Alvin Tsai 答道, 「 AI 在行銷中的主要價值,就是和人合作帶來更有效率的產出,或是找到下一個成長機會點。」
AI 在行銷中的主要價值,就是和人合作帶來更有效率的產出,或是找到下一個成長機會點。
落地「將 AI 融入團隊」的第一步是什麼? Alvin 建議先找到團隊中耗時和預算花費最高的項目,並拆解工作流程,清楚分析哪些工作可以交由 AI 優化,讓 AI 能真正發揮有效的影響力。他提到目前許多團隊會先將小且不重要的項目交給 AI ,造成優化效益不明顯,讓 AI 應用更難複製到重點項目發揮影響力。此外, Google 也整理出一份下 AI 指令的指南,內容涵蓋跨部門間不同使用情境的指令教戰, Alvin 也建議品牌領導人可以參考,並與團隊分享。
更具體地探討如何找到商業場景、拆解工作流程,並將 AI 導入日常生活, Google 台灣資深業務總監 Claire Chen 以「 S.O.P 」口訣分析,分別為加值策略( Strategy )、增效營運( Operation )、賦能人才( People )三大步驟。
加值策略:善用 AI 與數據,找到新的成長決策點
要找到與時俱進的企業成長策略,則要從「顧客價值」和「品牌價值」兩層面來看。在 AI 時代,決策不再是憑感覺,而是依靠 AI 和數據找到新的成長與決策點。因此,品牌應聚焦在如何使用 AI 找到最精準的受眾,開始規劃該擷取哪些數據訓練 AI ,並確認人、場、貨都有數據,再開始為數據貼標籤。最後交由預測型 AI 簡化標籤,幫助行銷人找到最重要的客戶、深度客戶、潛在轉化客戶,並選擇合適的渠道行銷。同時,數據也可以為品牌找到中、長期的商機。透過信號和數據預測購買頻次和消費期間,可以了解顧客未來一年的價值,最終對每個商品和消費者加入利潤價值。
當所有品牌都在投廣告,你的品牌要怎麼脫穎而出呢? Claire 表示:「有了 AI,品牌不再是主動去找顧客,而是讓消費者主動找品牌。」生成式 AI 可以創造不同的互動,比如文字、影片、圖片等,讓消費者認識,並主動接觸品牌。 AI 的優勢在於可以快速生成大量腳本,提高定版與製作效率,以最低成本增加規模化測試,快速推出市場;而人的價值在於,將消費者價值與品牌價值整合,了解不同市場的文化差異,逐步達成目標。
增效營運:企業掌握 AI 時代工具機制,訂立目標並清楚溝通
在獲取顧客與品牌價值的基礎上,組織的營運也要跟上 AI 的腳步。為確保工作環境和組織的凝聚力與運作效率, Claire 提出四大要素。首先,了解企業是否有好的工具機制,可以為不同部門設立 KPI ,清楚溝通在 AI 環境中持續實驗的項目與目標;再者,組織的分工,需確保每個人的貢獻可以組合起來,朝成功的方向邁進;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人」,包含技能與職能兩個層面,好的技能,包括領導力、簡報能力、洞察能力等硬技能,職能則是將知識與現代科技整合的能力,技能和職能的整合能確保營運模式的有效運作。
賦能人才:擁有彈性、擁抱挑戰的跨領域人才,取代功能單一的職位
在 AI 環境中,評估一個員工是否合格, Google 歸納了三個關鍵共性:第一,員工要有實驗精神,勇於嘗試錯誤,因此需要企業擁有包容錯誤的文化;第二,在 AI 整合下流程拆解更重要,員工間的合作和挑戰更關鍵,主管應鼓勵員工間相互交流和挑戰;最後,跨部門合作將面臨更多挑戰,包括員工是否準備好接受職能的彈性改變,中階主管也要能以身作則,創造實驗與包容的環境。 Claire 總結,未來的工作場景中,優秀人才不再是按部就班的策劃者,而是能在各種挑戰中找到關鍵點的領航者。
未來的工作場景中,優秀人才不再是按部就班的策劃者,而是能在各種挑戰中找到關鍵點的領航者。
峰會尾聲, Google 邀請不同產業領導人,討論面臨 AI 產生的挑戰,如何規劃應對策略。佳格食品永續長 Angela Chen 從傳統產業和永續的角度切入,認為企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永續,而永續的核心就是人。面臨 AI 的挑戰,要如何讓員工在沒有恐懼的情況下了解 AI ,並讓新科技協助員工提升工作效率,是首要任務。對於新創企業來說,面對 AI 帶來的變化,如何克服並快速上手成為主要課題, Cake 創辦人暨執行長 Trantor Liu 表示,企業的科技適應敏捷度,是競爭的關鍵,也因此企業傾向尋找有跨能領域能力的員工,尤其是有管理跟策略能力的人,功能單一的職位將愈容易被取代。
在 AI 世代,身為團隊領導人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帶領團隊? Google 亞太區人才招聘總監 Emily Mao 以三個字:敏捷度(Agility)、展望(Ambition)、適應力(Adaptability)作為引導,希望主管們能擁有學習的敏捷度,並在團隊中帶入 AI 教育訓練,鼓勵員工接觸 AI ;同時應在組織架構設計、技術導入時,以更長遠的志向及展望將 AI 導入;最後身為一個領導人,帶頭使用 AI,Emily 建議可以從日常寫信件、文件等事開始,讓使用 AI的習慣成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回顧歷史,人類經歷多個轉捩點,從學會用火到工業革命,一路到網路出現、手機興起,每一個節點都徹底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Tina 強調:「現在,我們正站在另一個重大改變的風口:AI的時代。」 AI 不單單是科技的進步,它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將重新塑造我們生活、工作以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行銷人應乘風而上,打開心胸迎向改變,讓 AI 成為幫助你更強大的合作夥伴。想落地 AI 於工作環節之中,歡迎下載《 Gemini Prompting Guide 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