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大環境波動時,您們會削減品牌行銷預算嗎?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與全球調研機構 eMarketer 調查發現,2023 年有高達 89% 行銷高層將追加相關預算,原因是——市場不確定時,持續投資品牌反而更能推動生意成長。
為什麼呢?由於疫情間自營電商(DTC)爆炸成長,除了網路原生品牌,近年亦有不少成熟品牌紛紛轉向自營電商;但隨著疫情顧慮消失、市場競爭白熱化,後疫情時代的自營電商紅利不若過往。在萬物齊漲趨勢下,民眾變得更精打細算,超過半數會多加考慮、甚至選擇新品牌,因為——想找到最好、最適合的。
因此,今天自營電商若要拉動業績成長,得透過打廣度、深度與黏度來建立品牌、為品牌行銷;而 2023 年 Google Marketing Live(GML)要分享如何運用 Google AI,讓您們成為民眾心中「最好、最適合」的首選品牌,進而拉高業績。
打廣度:1 個目標、每週 2 次、持續 3 週
攤開行銷的地圖,以「品牌知名度/記憶度」為橫軸,以「品牌好感度/考慮度」為縱軸,您的品牌目前落在哪個象限呢?未來希望朝向增加廣度、深度抑或黏度來發展?
如果您想增加品牌廣度,找到精準且數量足夠的客群來快速創造品牌聲量;但又希望妥善利用手上預算,達成最適合的曝光頻率,該怎麼做?
舉例來說,外出時我們會先在 Google 地圖輸入目的地,讓它計算最佳路線,並在預定時間內帶領我們到達正確目的地;同樣地,企業如果想要打品牌廣度並提高業績轉換,也可透過行銷羅盤般的 Google AI ——先輸入行銷目標,再計算出最佳曝光頻率與廣告走期,於對的時間、找到對的受眾、傳遞對的訊息,最終達成目標轉換。
而「心法123」,即是 Google 所歸納出的品牌打廣最佳策略。「1」代表品牌得先設立一個清楚目標,才能將不重複觸及率達到最大化,例如:若品牌剛好推出新品、新包裝,或換了新代言人,想要敲鑼打鼓宣傳,其 YouTube 影音內容的不重複觸及率至少得達到 70%;若品牌目前沒有特別需求,處於固定宣傳階段,不重複觸及率則可調整到 45%,才能在與消費者持續溝通、持續創造需求的過程裡,燃起他們的購買動力。
「2」代表品牌行銷內容平均一週得曝光至少兩次,「3」則代表行銷活動得至少持續三週,才能獲得 YouTube 廣告的最佳投資報酬率。以全球已有超過 300 個品牌合作使用的 Video Reach Campaign(VRC)為例,能避開傳統電視廣告曝光頻率過高、行銷成本亦隨之墊高的問題,藉由 AI 控制 YouTube 曝光頻率,讓品牌只要花少少的預算,就能善用 Google AI 順利抵達目的地,觸及最多、最廣泛的目標受眾。
打深度:有感素材、有影響力 KOL、有效廣告策略
如果您的品牌已有一定知名度,該如何增加品牌深度,把目前處在行銷漏斗第一層的受眾拉到第二層,讓只有「聽過品牌」的過路客能順利拉上門,成為「喜好品牌」的高潛力顧客?
在沒有特定品牌偏好情況下,消費者通常會考慮至少 8 小時才做出決定,消費頻率也往往隨之降低;因此,為了加深他們對品牌的好感,可以透過長短不同的影音素材,以各種切角的品牌故事進行至少 10 週的廣告溝通期,從中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與印象,進而大幅提升消費意願。
讓我們透過實際的案例來分析:您認為家具的意義是什麼?一位成年男性拿著簡單行李,踏進新公寓裡。屋裡雖然有好幾位親友,各自擺著各種姿勢或動作,卻都彷彿石雕般靜止不動,像是假人一般。原來,這間房子裡目前還沒有任何家具,而隨著他陸續買進新家具後,屋內原本石雕般的親友們也彷彿「活了」過來,各自在房子每個角落看電視、躺沙發聊天、坐在餐桌前享受食物。家具,讓他的家「從無到有」。
這是瑞典生活品牌 IKEA 在加拿大推出的 60 秒完整品牌影片,也同步推出 6 秒、15 秒、30 秒等不同長短素材的影片。雖然切角各有不同,長影片講述完整故事,15 秒影片透過劇情張力鋪陳產品,6 秒影片則快速聚焦產品,但每部影片都藉由有感素材,圍繞品牌核心概念「IKEA:Bring Home to Life」,引起觀眾「從無到有,利用家具佈置打造溫暖的家」的深度共鳴。
除了自行推出品牌影片,也可借助 YouTube 上眾多 KOL 創作者們的影響力,來打造原生廣告內容。因為,比起傳統藝人代言,今天全球超過 9 成消費者更相信網路創作者的代言;而那些與 YouTube 創作者合作的廣告裡,有高達 8 成無論在品牌知名度或購買意願都獲得顯著提升;更有 4 成消費者在看過 YouTube 創作者的推薦內容後,進而選擇特定品牌。
品牌也可善用有效的廣告策略,透過 YouTube 創作者合作方案,以及結合 Video Experiment、Brand List、Search List 與 TITAN-Incremental Conversions 等四大廣告工具,讓合適的原生廣告內容替您網羅目標顧客。
例如:2022 年 Google 與 CAPSULE、雅詩蘭黛(Estee Lauder)三方合作,協助雅詩蘭黛透過 VAC 成效型廣告投遞品牌素材與創作者合作內容,最後獲得高出市場平均 3 倍的點擊率、官網新訪客率增加 29%,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高達 95%。
打黏度:打廣打深持續做,品牌黏度便足夠
那如果是已經具備高知名度、也擁有眾多客群的成熟品牌,該如何持續增加品牌黏度,培養長期忠誠客戶?
分析近年台灣購物季趨勢後發現——品牌可以與消費者溝通的時間,早已延長了。無論是母親節、雙十一、週年慶或農曆新年,在各個購物季開跑的前 4 週起,搜尋熱度便逐漸升溫,直至當週達到頂峰,之後再延續約 1 週,整體溝通時間長達 5 至 6 週。(點此看 2023折扣季起跑!最強購物季行銷攻略)
可惜的是,目前僅有約 2 成品牌懂得善用購物季來與消費者訴說品牌故事。其實,若能以消費者的三種需求出發,結合具故事性、情感性的品牌素材,就能在每個與顧客互動的場景裡創造更大影響力。
首先,若顧客本來就有購物意圖,素材內容可著重產品性能或折扣。例如:當消費者購物車滿滿,品牌針對他們所溝通的廣告內容,就要強調產品多好、目前有哪些優惠價,大幅提高他們的結帳信心。
再來,如果消費者還不認識自己的品牌,可以趁著推出新功能、新包裝或更換新代言人時來「破圈」,透過故事性的廣告內容來加深他們對品牌的印象。
最後,當消費者較難以被說服,例如:可能是他牌使用者,或對該產品沒興趣,此時則可藉助有條理的資訊性內容,讓他們理解產品可為自己帶來什麼好處,從中建立品牌權威、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並提高黏著度。
這三種需求並非各自為政,可以依據品牌不同的階段目標交互堆疊,搭配出不同溝通策略,讓品牌在促進購買、打造廣度、打造深度的同時,也逐步累積成品牌黏度。
Google 今年在台灣推出 Pixel 7a 旗艦款手機時,我們就運用了打廣、打深、打黏模式。作為後進品牌,Pixel 過往行銷資源主要投資在行銷漏斗第一層;今年為了打開知名度、接觸更多新客,先透過不同切角影片來宣傳修復模糊、清晰夜拍等各種功能,增加品牌廣度。再來,根據不同受眾的痛點與觀影行為,我們再個別推播不同秒數的影片。如果使用者看過 30 秒完整影片,後續就會投遞其他切角的短秒數影片,持續拉高他們的購物衝動;如果使用者一開始就跳過 30 秒影片不看,之後就改投遞 6 秒短影片,提醒他們「新機上市」訊息。
待上半年 618 購物季開跑後,除了利用 Search 與 Performance Max 等工具來精準拓展潛在受眾,亦搭配各大電商平台的 Real Shopper 並結合 VAC,將 618 買家們的購買意圖拉到最高峰。最終,Pixel 7a 品牌知名度高出市場平均值 1.7 倍,考慮購買的消費者高出市場平均值 3.6 倍,業績更達雙位數成長。
結語:掌握每次的互動,成為顧客的首選
無論是打廣度、打深度或打黏度,每一次與消費者溝通的時刻,都將滿足他們尋求最好、最合適商品或服務的渴望;而每一次的互動,都將累積成忠誠顧客離不開您們的品牌黏性。
Google 也透過各式 AI 行銷工具,陪您在自營電商的路程上建立品牌力,成為民眾心中「最好、最適合」的首選品牌,創造業績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