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來,我們觀察到消費者的行為變得十分謹慎,而這並非只是短期現象。購物者在做決定時更加小心,有部分可歸咎於通貨膨脹,不過消費者接收到的大量選擇與資訊也是原因之一。以下我們將分析購物者如何持續慎選消費產品和地點,以及行銷人如何因應日益複雜的購物環境,逆勢建立消費者信心並提升收益。
消費體驗日趨繁複
現今的消費體驗多數已不再簡單明瞭,除了結合影像和文字、線上和實體管道等多種模式,不同的時機也十分重要,例如消費者可能會於發現產品的幾天後才進行搜尋。
此外,消費者也越來越傾向「有意識地消費」,使消費者歷程更加複雜。在接受調查的 APAC 市場中,三分之一的消費者表示他們現在會做更多功課,以尋找最佳優惠 (49%)、確定產品或服務符合需求 (46%),以及避免購買後又後悔 (45%)。由此可知,消費者會善用多種資源,做為消費決策的參考。事實上,在接受調查的市場中,有 60% 的消費者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品牌或產品時,會先採取至少六個動作再決定購買。這些動作包括:
- 比較類似品牌或產品的價格 (79%)
- 上網搜尋評價和相關資訊 (76%)
- 前往該品牌或產品的網站或應用程式 (70%)
- 到實體店面瞭解產品 (69%)
- 至線上零售商和市集查看資訊和評價 (60%)
- 查看退貨政策 (60%)
消費者理所當然希望多瞭解不熟悉的品牌或產品。不過,近期的東南亞、印度和澳洲研究顯示,消費者回購曾經購買的品牌時,比購買新品牌更可能先做功課。不論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程度為何,「物有所值」(36%) 和「高品質」(36%) 是他們選擇品牌時最看重的因素。這表示零售商的現有顧客,甚至是長期顧客,都能視為不斷檢視自我決策的潛在顧客。
購物者運用 Google 掌握資訊,做出明智決策
在購物選擇多到眼花撩亂的環境中,零售商若想脫穎而出,就要使消費者對自己的決策有信心。因此必須在消費者考慮購買時,隨時隨地觸及他們。購物者在每個漏斗階段都會使用 Google,以做為消費決策的參考。
- 超過 60% 的受訪購物者會將 Google 當做規劃購物時的資料來源,用於瞭解產品或服務。使用社群媒體的比例則少於 60%。
- 即使 Google 不是觸發消費念頭的地方,但還是扮演了重要角色。舉例來說,有 73% 每週常用社群媒體的線上購物者表示,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產品後,會轉而使用 Google 搜尋來瞭解或評估購買內容。
想在日趨複雜的消費者歷程中找到方向,可能會令人手忙腳亂,幸好這是 AI 擅長的領域。在行銷人的主導下,最高成效和需求開發等 Google AI 解決方案可協助零售商制定策略,持續因應嶄新的購物者習慣、透過每次觸及建立消費者信心,並長期提升收益。敬請期待: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說明 Google AI 可如何協助您提升購物者信心,並制定可因應消費習慣演變的策略。